南京房车展 广告
×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房车评测 1880浏览 11/18 作者:hongzhihao

10月中旬的成都颇有一种“一日入冬”的的感觉,前一日的温暖宜人与后一日的阴冷刺骨属实有些反差鲜明的意味,仿佛给洛带古镇的风格打上了注脚一般。


时隔一年再来洛带,还是为了报道洛带房车展而来,不过上一次来到这里,忙于工作没得机会好好游览洛带,这一次倒不想再留遗憾。忙完房车展的傍晚,笔者一行两人卸下工作,第一次好好体悟洛带的魅力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洛带古镇最早在三国时就初见成型,到宋初就已颇具规模,作为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,用中国古建筑“博物馆”来形容洛带倒也不算太过。


走在洛带古镇的主街上,不同于江南古镇依水而建的形制,古镇的街道呈“一街七巷子”的格局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千年老街、客家民居用一种乱中有序的形式得到了古的保留,算是做到了“修旧如旧”。


古镇内,“四馆一园”(广东会馆、江西会馆、湖广会馆、川北会馆和客家公园)和燃灯古寺都是较为著名的景点,移民文化的丰富与古典建筑的多彩尽在其中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古街两侧,洛带的原住民们贩卖着自家特色的美食,洛带的美食格局,是和别处不同的,没有其他商业化过度的古镇千篇一律的糖人糖画糕点,更多展示了洛带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饮食传统。


伤心凉粉、九斗碗、洛带特色锅盔,都蕴含着洛带人对美食传承的智慧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顺着老街前行,在街口看到了一座塔,便是川渝地区特有的“字库塔”,“字库塔”又叫“惜字宫”。


昔日的客家人不会随意处理有字的纸,而是将有字的纸集中起来在字库塔进行烧毁。否则就是对文字、对文化的不尊重。所以说,“字库”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文人图腾崇拜载体,虽然时至今日塔内已无烟火袅袅,但是透过那塔身的小孔,曾经文人们焚烧字纸时虔诚的余温仿佛尚在,那是对文字——这一传承文明载体的一种尊崇。我想,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尊崇,推动了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,绵延不绝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街口右转,穿过小巷,就来到一片广场,向左望去,一座与古镇风格完全不同的圆形土楼映入眼帘,这就是博客楼。


在电影《大鱼海棠》里有这样一幕:穿着红色斜襟上衣的少女站在房檐上,四周灯笼盏盏,红色大鱼成群结伴地在空中遨游。来到博客楼,在空中遨游的大鱼显然是没有的,但是那一盏盏红灯笼的映衬下,仿佛曾生活在这里的红衣少女,正款款走来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博客楼共四层,现在是客家博物馆。明末清初,四川经过战乱,导致人口急剧减少,一场“湖广填四川”的人口大迁徙随之而来,因此,在洛带诞生了与巴蜀交融的客家文化。


行至此处,有些口渴,恰好楼中有特色“擂茶”,买上一杯,店家夸下“比奶茶好喝”的海口,品来倒也配得上这样的盛赞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博客土楼虽是后人重建的新楼,其建筑方式倒是保留了传统土楼的方法,挖墙基、打石脚、夯筑土墙、立柱竖木、铺瓦封顶,一步步都在建筑本身留下了印记。


土楼外墙一层层颜色深浅不一的夯土,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,仿佛能够看到土楼破土而出的生长历程,看楼就如同读书,我们所说的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大概就是如此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博客楼正门面对一座高度相仿的红楼,名为五凤楼,离开博客楼,紧赶慢赶终于是在景点关门前进入了这座古楼。


五凤楼,又名凤仪阁,据说三国时期,洛带为蜀汉的后花园,后主刘禅常来此游玩,其母甘夫人也时常陪伴,于是朝廷专门在此修建了凤仪馆、凤仪阁,供皇后一行小憩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与博客楼的圆楼完全不同,五凤楼是典型的宫廷式门楼,房基呈阶梯形,顶瓦呈层叠式。重檐正楼,两侧各有两座阙阁,皆以游廊相连。


楼阁屋脊层层飞檐,如羽翼般的曲线,形如展翅的凤凰,因其飞檐为五层叠,故称“五凤楼”。入楼已晚,没能得到登楼一看的机会,仅仅在一楼看了看古楼的形制,也算留下小小的遗憾。

旅记·见闻丨古镇博客纳四海,房车驳客游洛带


夜幕低垂,顿感饥肠辘辘,该是觅食的时候了,缓步离开忽回首,博客楼和五凤楼就这么静静地隔水相望,光影交错间,在融合中独立,在独立中融合,一切都那么的恰到好处,就像是客家文化和巴蜀文化那样,在相互交融下,保留了自己最原始的模样。